七月的風掠過山河,帶來熟悉而激昂的旋律。每當這個時節(jié),我的思緒總會被拉回到那些與黨緊密相連的歲月,那些珍藏在記憶深處的故事,如同璀璨星辰,在時光長河中熠熠生輝。
兒時的夏夜傍晚總帶著蜜糖的甜,姥爺講的戰(zhàn)斗故事是最誘人的“零食”。他講孟良崮戰(zhàn)役里戰(zhàn)士用身體搭起的火線橋,講淮海戰(zhàn)役中老鄉(xiāng)推獨輪車送來的軍糧……讓“共產(chǎn)黨”三個字有了血肉的溫度。最難忘是他教我唱歌的那個黃昏,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得老長,他握著我的手拍著節(jié)奏,“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”的旋律從胸腔里涌出來,像一道光劈開懵懂的迷霧。我望著他眼中閃爍的星子,第一次覺得那些躍動的音符不是歌詞,而是無數(shù)生命堆壘出的真理,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回響。
成年的門檻曾暫時隔開了少年的憧憬,直到大學一年級,我才在晨光里鄭重寫下第一份入黨申請書。鋼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,像心跳在信紙上叩問??砂l(fā)展黨員的標準如同一座高山,一次次的“暫未通過”讓信紙蒙了塵。直到某個失眠的深夜,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字如閃電劃破黑暗:“人類最壯麗的事業(yè)--共產(chǎn)主義”。這句話讓我忽然懂得,姥爺歌聲里的激昂,原是無數(shù)人用一生回答的命題。
大三,站在黨旗下舉起右手的那一刻,時間仿佛折疊了過往的時光。姥爺?shù)母柚{、申請書上的修改痕跡,都在宣誓聲中凝成一股熱流?!拔抑驹讣尤胫袊伯a(chǎn)黨”——這句誓言像投入心湖的石子,蕩開的漣漪至今未平。如今穿上工裝走進機房,鍵盤敲擊的節(jié)奏與當年抄寫黨章的韻律隱隱相合,當熬紅雙眼時,總會想起姥爺故事里那些沖鋒的身影。原來信仰從不是書本里的鉛字,而是化作腳下的路,在每一次攻堅克難時,奏響屬于新時代的回響。
七月,是黨的生日,更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回望初心、砥礪前行的時刻。站在黨旗下,聆聽著那首熟悉的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,那些過往的經(jīng)歷如潮水般涌來。我知道,入黨不僅是一個選擇,更是一生的承諾。未來,我愿化作一顆小小的星辰,在黨的光輝照耀下,以鍵盤為槍、以代碼為盾,在科技強國的征程中續(xù)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“火線橋”。